不要到了美国才知道这些,早点了解能尽快适应美国生活。
一、日常用语
- 不要指望红宝书或者各种词汇书能拯救你的英语,真正重要的是掌握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 马桶的英文是 toilet;如果是在家里的洗手间,用 bathroom;如果是在公共场所,正确的词是 restroom。
- 在美国,只有牛肉汉堡叫 burger,而炸鸡或烤鸡的汉堡统称为 sandwich。薯条是 fries,土豆泥是 mashed potatoes,炸鸡块叫 chicken nuggets,至于可乐则是 Coke。
- 快餐店点餐时,收银员通常会问:“Meal or sandwich only?” 意思是问你要整套套餐还是只点一个三明治。点完餐后,还会问你:“For here or to go?”,意思是堂食还是外带,直接选择 for here 或 to go 即可。
- 在美国逛超市时,售货员有时会主动过来问:“Did you find everything OK?” 这时简单回复“Yes, thanks.”就好。如果售货员继续追问你需要什么,可以礼貌回应:“I’m just looking around.”(我随便看看)。
- 如果需要委婉拒绝别人,可以用“Well… glad to know”或“Thank you”这样的表达,既不失礼貌,也不会让对方尴尬。
- 当有人打喷嚏时,可以说“Bless you”,显得很热情。如果不说,也只会让人觉得你比较内向。
- 提及生理期时,可以用“I’m on my period”。
- Date 既可以作动词,表示和男朋友约会,也可以作名词,指舞会的舞伴。
- Bitch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很刻薄(mean),如果你想表达更直接的意思,可以用 whore。
- “Yes, please” 和 “No, thank you” 是一对搭配,不能混用,比如“Yes, thank you”就不对。
- Clearance 指清仓区的商品,这类商品通常不可退货,或者只能以 credits(商场消费点数)的形式退款。
- BOGO 是“买一赠一”的意思,如果后面加了 50% off,那就表示第二件半价。
二、学校学习
- 许多教材都是循环使用的,封面可能已经很破旧,但内部却几乎没什么使用痕迹,看起来非常新。
- 尽量不要在书上做笔记。一本保存良好、没有太多字迹的二手书,可以卖到原价的70%左右。但如果你把书涂画得乱七八糟,很可能连30%的价格都卖不到。
- 学习用品的价格不算便宜。例如那种透明的小便条贴,五个就要5.99美元,算下来价格相当可观。
- 学生用的笔记本与国内的不同,建议不要从中国带本子过来。这边的笔记本尺寸比A4稍小,左侧有三个孔,孔的右边有一条红线,而孔的左边是方便撕下的虚线。老师接受的作业纸通常也是这种格式。
- 课堂上,大家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如果你会但不举手,可能会被认为“不够聪明”。此外,老师经常会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比如做演讲或回答问题,这时一定要大胆举手。
- 课本上的例题通常不会被老师详细讲解,提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课堂上可能跟不上进度。
- 学校冷气非常足,哪怕是炎热的夏天,上学时也记得随身带一件外套。
- 没人会把作业借给你抄,最多是告诉你解题的思路。同样地,你也不要把作业借给别人抄袭,这是一种不被接受的行为。
三、衣食住行
- 出国前务必带上治疗感冒和胃肠问题的药,比如吗丁啉和藿香正气感冒冲剂,这些在国外可能不太容易找到。
- 国外看牙非常贵,而且牙医费用通常不包含在保险内。出国前一定要彻底检查并处理好牙齿问题,以免后续花大价钱。
- 无论是朋友还是同学,永远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 如果信用卡丢失,要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挂失,拖延只会增加被盗刷的风险。
- 在餐厅用餐要给小费,通常是消费金额的10%-15%。不过在快餐店则不用给小费。
- 蔬菜的价格往往较高,而肉类却相对便宜,饮食预算上需要有所规划。
- 学校中午饭通常是快餐,出国后要尽量克制自己对快餐的依赖,否则容易引发健康问题。
- 插头和中国的标准不同,记得带上适配的转换器,以便使用国内的电子设备。
- 养成早晚洗澡、经常更换衣服的习惯。最好每天更换衣服,否则就要么始终穿同一套,要么每天换洗以保持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