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Post

美国留学 | 什么是美国大学强调的“多元化”?中国学生如何用好它突出申请优势?

美国留学 | 什么是美国大学强调的“多元化”?中国学生如何用好它突出申请优势?

多元化(Diversity)逐渐成为美本申请的关键词之一。很多人第一眼会想到种族、族裔多元化。

 

就比如,在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哈佛大学招生种族配额案(Affirmative Action)败诉、哥伦比亚大学取消面试环节等新闻。让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几乎都把“多元化”刻在骨子里。

 


图源:网络

 

但在美本申请中,多元化并不是单纯的指种族因素,它还包含了更多其他的因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多元化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美国大学重视多元化?我们申请者又该如何利用好它?

 

 

什么是多元化?

 

 

多元化(Diversity),有的时候又会被称为多元文化、多样性等等。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在一群人中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可以是一个群体、组织等等任何一群),除了种族、文化、年龄、兴趣爱好不同之外,他们有着不同的想法,各自闪耀着或许相同或许不同,但是独特的光芒。在这个群体当中,每个不同的个体相互沟通、交流、相互影响,展现出这个群体独特的性质。

 

它可以是家庭收入水平、第一代身份、文化背景、性别/性别认知,也可以是兴趣特长、小众专业、独特经历等。

 


图源:网络

 

例如很多时候,我们在看美国大学甚至是中学、小学的宣传片当中都可以注意到,他们会非常有意识地注意到让各个种族的人都出现在镜头和片子当中。主打一个“雨露均沾”,展现出了这些学校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多元化有什么重要意义?

 

 

多元化就像申请者的身份标签,向美国大学的招生官展示你的与众不同。根据美本招生的情况,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学生整体的多元化和学生个体的多元化。

 

学生整体的多元化

 

种族多元化

 

近年来美国大学对于种族多元化的已经非常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就算是败诉的哈佛大学,近些年来其他族裔的录取比例都有提高的趋势。

 

虽然美国大学的平权行动已经被推翻,但是很多美国大学依然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样化的校园。

 

这就意味着,虽然大学不能明着来违宪考虑种族问题,但是依然可以其他途径干预录取新生种族的比例。

 

大学主要担心的地方就在于亚裔学生太会卷了,如果不限制,亚裔学生很有可能占领大半个校园。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判决已出,但是要是否真的利好亚裔还未能下定论。

 

性别多元化

 

U.S. News曾指出,招生学校对于入学学生中男女比例的考虑,或者说学校是否会允许学生中出现不平衡,的确会影响招生官最终的录取决定。

 

所以很多大学在本科招生阶段都致力于保证学校的男女比例平衡,从而保证校内学生的多样性。

 

特别是那些以前是单一性别而现在男女同校的学校对此更加重视。

而一些理工强校往往会出现男多女少的情况,所以MIT、加州理工为实现性别均衡的目标,在差不多的条件下可能更倾向录取女生。

 

另外,性少数群体、跨性别者以及LGBT群体,学校录取的几率也会大幅上涨。例如:达特茅斯学院申请系统中关于性别一栏的填写就有13项,除了男性和女性之外,还有其他选择。

 

无论是实现男女平衡还是关注少数群体,这些做法都体现了美国大学对平权和多元化的追求。

 

阶层多元化

 

每年的大学公布的录取新生数据报告中,都会有一项第一代大学生录取比例,并且大学对这一比例的提高倍感自豪。

 

第一代大学生是指申请者的父母没有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4年制本科教育。

 

如果申请者的哥哥姐姐已经从四年制大学毕业,那么申请者依然被认为是第一代大学生身份,因为申请者的兄弟姐妹是同一代人。

 

某种程度上,大学认为第一代大学生被认为是相对弱势的申请人。

 

而美国大学的精英教育往往偏爱特权阶层,这就会使得校园内充满权贵的子女,为人所诟病,所以通过招收第一代大学生可以保证校园内的阶层多元化。

 

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大学考虑的整体多样化还包括国籍多样化等,中国留学生都在其中受到很大的益处。

 

学生个体的多元化能力多元化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申请人如果申请理工类科目就不能仅仅是理工类科目优秀,其他科目同样应该有出色的成绩。

 

因为美国本科以博雅教育为特色,学生需要掌握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这是未来选择某一专业深耕的基础。

 

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能够被哈普耶斯麻或者其他Top10录取的学生都是文理兼备。他们选择的可能是理工科,但是在他们的活动和文书中也透露着人文情怀。

 

活动多元化

 

在当下的申请内卷大环境中,竞赛与科研越来越成为每个学生的标配。

 

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申请理工科,那么主要参加理工类的活动就够了,不再需要浪费时间参加其他和专业无关的活动。但是一个能够得到招生官青睐的申请人,他的活动列表必须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一的。

 

优秀的申请人参加的活动或许数量不多,但是涵盖面非常广,包括专业型的、社会服务型的、兴趣型的…

 

个性多元化

 

超过一半的学生都表示自己是乐观、勇敢的人,并且喜欢阅读、看电影、打篮球。

 

虽然本身没有错,而且都非常正面,但是过于正面的描述让很多学生变得趋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爱好,有优点也有缺点,而这些不同点造就你今天的你。

 

招生官更希望看到一个独具特色的你,而不是千人一面。无论你的优点还是缺点,都是你的闪光点。

 

学生个体多样化的意义并不在于你的成绩有多高,参加的活动有多少。招生官关心的是你的材料呈现出来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模糊的脸。

 

总的来说,正是由于美国大学在招生中考虑除GPA、标化以外,还有多种因素,并且出于多元化考虑,这就使得整个美本申请都非常神秘、非常玄学。

 

 

我们如何利用多元化?

 

 

中国学生在招生官眼中最致命的弱点莫过于千篇一律的活动和背景:

 

每个人都出生在差不多的中产家庭

每个人都手握高标化

每个人都参加顶级夏校和竞赛

每个人都热爱科研,发了不少论文

 

这样同质化的背景简直到了让招生官脸盲的程度,在成千上万的文书中更是让人感到审美疲劳。

 

虽然我们追求多元化的背景,但是我们更要在多元化中找到自己的个人特色,从打出差异化,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其次,作为申请者,我们还应该屡清楚自己的,所谓“多元化标签”。因为这里面有一些因素是没法改变的,比如你的种族、国籍、你住哪里、你父母赚多少钱?而像成绩、活动、奖项、专业、申请文书、推荐信…这些因素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在高中几年的申请规划中,我们脑子里应该有这个“多元化”的概念。从多个角度、多元化地来挖掘和了解自己的偏好、思维模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摆正自己的心态:拥抱自身所有的可能性,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到更多、更加广阔的世界!最终在申请季向招生官展示我们独一无二的特质、经历和背景。

 

总的来说,美本申请的多元化考虑对中国学生来说有利有弊。一方面是随着大学对多元化的追求,国际生的比例不断提升,而另一方面招生官对学生多元化背景考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后,希望各位同学可以好好利用“多元化”成功申请到梦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Related Posts